姓氏 蕭 的由來

 

蕭氏發祥江蘇蕭縣

  蕭, 是一個金碧輝煌的中國姓氏, 兩ˋ三千年以來, 出過九五之尊的帝王, 千秋共世的名臣大將, 對傳統文化著有貢獻的蕭姓學者, 更是不絕於歷代的史書. 蕭, 真是一個光 榮的姓氏.

   蕭姓的古老, 是世所共認的. 根據歷來學者的考證, 他們的起源, 可以遠遠的追溯到三千七百年以前的殷商時代, 正如『左傳』上所說的: 『殷民六族, 一為蕭氏』, 以及『 姓氏考略』上所指的『蕭氏, 殷舊姓也, 望出蘭陵ˋ廣陵』. 這些記載, 證諸其後蕭氏後 裔的活動情形, 便知絕對不假, 因為, 在周武王得天下之後, 蕭姓的古人便屢見於史書, 向來是一個為人所熟知的姓氏. 同時, 他們幾乎全是當時的蕭國人, 當時的蕭國, 指的是現在江蘇省北方的蕭縣之地, 而『姓氏考略』上指出蕭氏是『望出蘭陵ˋ廣陵』兩地, 蘭陵是現在的山東嶧縣( 另有一處南蘭陵, 則為今之江蘇武進 ), 廣陵是現在江蘇省江都, 則從地點上來說, 蕭氏的源遠流長, 也十分明顯.

   關於蕭姓的來源, 還有一種比較具體的考證, 分見於『姓篡』和『通志』以及『風俗通』等書, 『姓篡』指出: 『宋微子之後, 支孫封于蕭, 蕭叔大心子孫有功, 因邑命氏焉 , 代居豐沛, 至不疑為楚春申君客』; 『通志氏族略』則更詳盡的指出: 『蕭氏, 古之蕭 國也, 其地即徐州蕭縣, 後為宋所并, 微子裔孫大心平南官長萬有功, 封於蕭, 以為附庸 , 宣十二年楚滅之, 子孫因以為氏』; 『風俗通』的記述也差不多: 『宋樂叔以討南官長萬有功, 受封於蕭, 列附庸之國. 漢相國蕭何即其後』.

   從這三段記載來看, 蕭氏是出自宋國時代的公族, 而當時的宋國, 大家都知道, 是由殷商的後裔微子所建以奉湯祀的, 而蕭國卻由微子裔孫大心所建. 如此一來, 蕭氏源遠可以直追溯到上古聖君商湯, 其理甚明!

   左丘明所著的『左傳』中, 曾經好幾次提到這個由商湯後代所建立的蕭國, 例如, 『 莊十二年』上有『群公子奔蕭』之句, 『宣十二年』也有『楚子伐蕭, 宋華椒以蔡人救蕭 , 王怒圍蕭, 蕭潰』的記述. 這個蕭國的所在地, 根據後世的考證, 就是現在的江蘇省蕭 縣, 所以, 後世蕭姓中國人的發源於這個地方,是不容置疑的.

吹簫引鳳佳話流傳

   蕭之為姓的老資格, 除了上述的證據之外, 還有一段蕭史『吹簫引鳳』的著名歷史故 事, 可資佐證. 『吹簫引鳳』的故事, 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兩千八百年以前, 周宣王有一 位叫蕭史的史官, 以善於吹簫而名聞諸侯, 秦穆公慕名, 就將自己的女兒弄玉嫁給蕭史為 妻, 婚後夫唱婦隨, 蕭史每天都教弄玉吹簫作鳳鳴, 經過了數年, 果然有鳳來止. 秦穆公 就特別為這件事造了一座鳳台, 以示祥瑞, 後來, 據說蕭氏夫妻就一個乘龍, 一個乘鳳飛 昇而去….這段故事, 當然十分玄妙, 不容易另人完全相信, 不過, 卻有力地證明了蕭氏 的具有二千八百年以上的歷史, 所以仍有其不容忽視的價值. 另外, 根據『史記楚世家』 的記載, 春申君門下的三千食客之中, 曾有過一位被列為上客的蕭不疑, 當然也是一項很 好證明.

   秦代末年, 天下大亂, 沛( 在今江蘇省境內, 蕭縣附近 )人劉邦在羨慕秦始皇出巡耀 武揚威之餘, 立下了『大丈夫不當如是耶? 』的壯志, 經過多年的南征北討, 果然『取而 代之』, 得到了天下, 就是歷史上的漢朝.

興漢三傑蕭何首.

   大名鼎鼎的蕭何, 正是這段時期的沛人, 跟劉邦誼屬同鄉, 豐功偉業, 被劉邦推崇為 『興漢三傑』之首. 關於這位歷史名相的事蹟, 相信大家必然都已熟悉萬分; 他結識劉邦於寒微之時, 跟從起兵, 劉邦為漢主, 就以蕭何為相. 後來, 楚漢相爭, 蕭何留守關中, 補兵饋餉, 使得在外奔波拼命的漢軍可以不虞匱乏. 同時, 劉邦好幾次在山東大吃敗仗, 虧得有蕭何穩守住關中, 使得漢軍不但無後顧之憂, 而且有了萬全的退路….. .

   蕭何對於興漢大業的供獻, 真可以說是不勝枚舉. 平劇裏有一齣十分著名的『蕭何月 下追韓信』, 的確很足以說明蕭何對於漢室的勞績, 試想, 如果不是有蕭何的口才和真誠 ,劉邦勢必留不下韓信這名虎將, 沒有了韓信, 又怎能把那個威風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逼的 『四面楚歌』, 感到『無顏見江東父老』而在烏江自刎, 劉邦才取得天下呢?

   難怪, 劉邦在當了皇帝之後, 要把蕭何列為『開國第一功』, 並且高封他為酇侯了. 實際上, 蕭何的功績尚不僅此, 在劉邦的江山大局已定之後, 漢室的典制律令都是由他手訂, 所以在他死後, 才會有『蕭規曹隨』的佳話傳留於世. 蕭何, 真是使每一個姓蕭的中 國人引以為榮的偉大先人.

南齊南梁貴為帝王

  漢代以後的南北朝分立時期, 蕭氏更加的飛黃騰達, 蕭道成和蕭衍曾氏後建立了南朝 的南齊和南梁王朝, 同樣的貴為九五之尊. 然後, 他們的子孫世代顯赫, 同時文人名士輩 , 蕭子雲ˋ蕭子顯ˋ蕭統等人, 都功在傳統文化.

   先談蕭道成和他的南齊. 這位南齊的開國皇帝, 是當時的南蘭陵人, 也就是現在的江蘇武進丹陽人. 他本來顯達於宋武帝的朝廷, 既通經史又有軍功, 後來廢掉無道的宋廢帝 , 迎立順帝, 不久受禪為帝, 國號齊, 建都於現在的南京, 開創了蕭氏前後十八年南面為王的輝煌局面.

   這段時期, 蕭氏子孫的榮華富貴, 自不待言, 而更難能可貴的, 是他們的書都讀的十分好, 而且文采風流, 著書立說, 深受後人的景仰, 其中, 又以蕭道成的兩個孫子, 蕭子雲和蕭子顯, 成就最高.

   蕭子雲, 就是『晉書』的作者, 他雖然貴為皇冑, 但卻不樂仕進, 風神閒曠, 完全一 派名士風度. 據傳, 他的草書和隸書都寫得十分好, 在歷來的書法界甚有地位.

   蕭子顯的成就也不凡, 『後漢書』ˋ『南齊書』等千秋不朽之作, 都是出於他的手筆 . 據傳, 他的性情凝簡, 不善與人應酬, 每次見兵賓客都是但舉扇一撝而已, 從來不跟人交談, 所以他死後請諡, 梁武帝就手詔: 『恃才傲物, 宜諡曰驕』, 可見他是怎樣的一個 人了.

   隨後建立梁朝的梁武帝蕭衍, 實際上跟南齊的皇帝是同一族的人, 所以蕭道成的子孫後來都能夠在梁朝的朝廷上做高官, 像上述的蕭子顯就曾貴為吏部尚書, 蕭子雲也曾官至子祭酒. 那麼, 蕭道成家的皇位又怎會落到蕭衍的手中呢?

   原來, 蕭衍本來是南齊的雍州刺史, 由於齊王寶卷無道, 殺害其兄蕭懿, 他起兵攻陷齊都建康, 迎立和帝寶融, 以功被封為梁王. 不久, 齊和帝也禪位於他, 即位為梁武帝. 雖然是『改朝換代』, 但中國的半壁江山仍屬蕭家所有.

   梁武帝蕭衍, 也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 他在即位之後, 曾大修文教, 設謗木, 止供獻, 使得梁朝的國勢大盛, 可以算是一代賢君.

昭明太子才華蓋世

   蕭衍的子孫, 十分出色, 國人所熟悉的『昭明文選』, 就是他的長子蕭統所編撰.

   這位昭明太子, 的確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傑出人物, 據傳, 他五歲通五經,讀書過目成 誦, 被冊立為皇太子之後, 更以能治繁據劇見稱. 梁武帝曾令它省萬機, 百司奏事,填塞 於前, 而他皆能辨析是非, 可否立決, 同時性情仁恕,平斷法獄, 多所全宥, 所以他 死時, 百姓都為之號泣.

   蕭統的傑出, 還有下面一段記述可資說明 — 蕭統性仁孝, 體素壯, 腰帶十圍, 以母丁貴嬪薨, 水漿不入口, 至是減削過半, 每入朝, 士庶見者莫不下泣. 寬和容眾, 喜慍不形於色. 嘗與朝士名素者泛舟後池, 番禺侯軌, 盛稱此中宜奏女樂, 統詠左思詩曰 : 『何必絲與竹, 山水有清音. 』侯慚而止. 出宮二十餘年, 不畜聲樂. 京師穀貴, 命菲衣減膳. 每霖雨積雪, 遺腹心左右, 周行閭巷, 視貧困家有流離道路, 密加賑賜, 又出衣綿帛, 多作襦褲, 冬月以施貧凍, 若死亡無可殮者, 為備棺槥, 每聞遠近百姓, 賦役勤苦, 輒斂容色…..

   這樣一位聖哲之士, 竟然天不假年. 年紀只有三十一歲便與世長辭, 因此, 後世有許多人嗟嘆, 梁朝要不是這位賢明的皇位繼承人英年夭折, 其壽祚可能不會只有短短的五十多年,而往後的中國歷史, 自然也很可能完全改觀. 蕭統和他所編的『昭明文選』, 可以說是同樣的永垂不朽.

   唐代, 蕭氏的著名人物也不少, 像開元年間被譽為蕭夫子, 倭國入朝目陳願得蕭夫子為師, 名氣隔海相聞的大學者蕭穎士; 以及被唐太宗讚譽為『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誠 臣』的『八葉宰相』蕭瑀等等, 都是蕭姓中國人所共同引以為傲的先人.

唐代以後大舉南遷

  蕭氏的渡江南遷, 從南蘭陵蕭氏在南朝的出人頭地, 就可以知道為時甚早. 另外, 根據『崇正同人系譜蕭氏條』的記載, 則蕭氏之大舉南遷, 是在唐代之時, 該譜是這樣說的:『…..至三十世孫蕭覺仕唐, 值世亂, 舉族出逃, 分居湖廣及江西ˋ泰和ˋ廬陵 等縣.

   到了宋代, 蕭氏一方面人才備出, 另一方面也加入了許多新的份子, 那就是當時佔據我國北方的遼ˋ金等外族的紛紛改姓為蕭.

   這兩支蕭氏的生力軍, 出的人才也不少, 譬如較早的遼國, 曾有一位著名的『北國宰相』蕭尤哲, 以及曾任寧遼軍節度使的蕭札刺; 金國, 則有曾執宋朝的欽ˋ徽二帝北上, 以功被封為越國公的蕭仲恭( 本名尤里, 係 不也之孫 ), 以及曾任左丞相的蕭玉 , 和曾太常丞的蕭永祺….等等. 真可說是不勝枚舉, 這兩支蕭氏的傑出表現, 只要翻 看『遼史』和『金史』, 就可以一目了然.

   發源於江蘇北部的蕭氏, 經過兩千多年的播遷和繁衍, 目前已經遍佈於全國各地, 成為我國的著名姓氏之一. 這種情形, 在台灣也不例外, 到處都可以碰到姓蕭的省籍人士, 而以彰化和嘉義兩地最多.

據台北縣氏族略: 今台北市附近之蕭氏傳其先系由河南光州固始入閩. 崇正同人系,蕭氏條謂: 唐喜宗黃巢作亂時, 蕭姓之十世孫舉族南遷. 分居湖,廣,江西之吉安府泰和縣及江西盧陵等地, 後由江西吉安入福建漳州南靖縣永豐里. 明未清初鄭成功驅逐荷蘭人之後, 始由南靖等入墾台灣各地. 而遷台最早者首推台北縣之三芝鄉之蕭姓, 於鄭芝龍時已遷於此.

康熙末年渡海來台

   根據台灣省文獻會的調查統計, 蕭氏目前是台灣的第二十七個大姓, 他們的始祖是 於滿清的康熙末年來自閩粵兩地.

  關於蕭氏的入台情形, 該會所提供的資料是這樣的:

  康熙六十年朱一貴反, 有粵籍義民蕭能成等居於下淡水巷;

  稍後, 有詔安的蕭姓人士, 入墾大目根堡竹頭崎庄及覆鼎庄;

  雍正ˋ乾隆年間, 有蕭明亮入墾今台南縣六甲鄉

  乾隆初年, 有蕭姓泉州人入墾武東堡枋橋頭紅毛社等庄;

  同年, 有蕭ˋ林二姓入墾打貓堡樟腳ˋ大底湖ˋ苦苓腳等地,並製紙發售;

  乾隆十年, 有蕭姓廣東人入墾今台中縣東勢鎮;

  乾隆三十五年, 有蕭秉忠入墾今基隆市八堵ˋ暖暖, 及福建人蕭光祿ˋ蕭朝湯 入墾今台北縣瑞芳鎮上天里;

  乾隆四十三年, 有蕭姓漳州人入墾今台北縣林口鄉林村漳寮;另外. 還有一位蕭心匏入墾台北縣石碇鄉豐田村峰頭

蕭鍾葉三姓本是一家

 _素來有稱『蕭鍾葉三姓一家』, 蕭鍾葉三姓何以一家? 傳說不一, 潮閔及台灣地區三姓不通婚, 共認三姓本一家. 回溯歷史典故

其一者由來於狀元世澤

 _狀元國梁公字廷之, 漳洲派始祖. 南宋乾道二年丙戌( 公元一一六五 )進士第一, 初授著作郎, 歷龍圖閣侍講學士, 卒於漳, 墓在郡治官路旁,事蹟見漳洲龍溪二誌. 夫人王氏, 子一, 煜.字道隆, 號霞山, 宋光宗紹熙元年( 公元一一九) 庚戌進士, 累官朝請大夫,左司郎中, 夫子朱世,子二, 淮, 洵 .–洵字仲川, 宋理宗端十二年( 公元一二三五 ), 以明經授潮陽縣之事, 有善政, 愛其山水秀力麗民物富庶, 逐卜於縣治之南橋( 今塗庫內 ), 潮地, 二始栮也, 子一, 昭元. 四世昭元, 隱德不仕, 葬福建紹安縣分水關, 其形名曰烏鴉落陽. 洵公休官後久居潮陽, 遣昭元公回漳省舊, 道經分水關, 宿於客舍, 慕主人葉公之女賢淑, 為贅婿, 不敢歸告堂上. 生有三子, 規具ˋ植, 後病卒葬於舍後, 即烏鴉落陽其地也. 洵公久待無音訊, 親回漳一探究竟; 亦經分水關宿客舍, 為雨所困, 見舍中三兒嬉戲, 貌肖昭元公, 一兒出散扇玩弄, 視之二扇面有洵公題詩, 乃昭元公舊物, 因持詢王人葉公, 始知真象. 葉公謂: 舍原為鍾公業, 鍾公無男, 亦彼贅於鍾氏. 洵公因攜長孫規歸潮, 留仲蓀嗣葉, 季孫嗣鍾. 後紹安ˋ之葉氏鍾氏亦繁衍, 而潮閔兩地三姓不通婚, 蓋同血胤也云云. 五世規, 宋解元, 進士, 歷容州文學. 子二, 冠, 禦疾. 冠無嗣.六世禦疾, 宋舉人, 任官海陽縣王簿, 歷巡海憲僉. 少帝舵海,劾忠勤王, 殉節. 

其二者 來自將軍世澤

 _(1) 宋朝白袍將軍鍾達, 在當時是位握有千萬軍兵, 兵權的大將軍, 為王安石所害, 在鍾達的後花園內預置大批槍刀利器, 陷告鍾達謀反, 被皇帝派人搜出証物, 而被抄斬九族, 鍾達遇害之時流白血, 後才知道為忠臣, 他有七子也被害剩餘三子, 三子離家逃亡, 一直逃到鎮平縣的芭蕉樹下,稍事憩息為了以後鍾塚有後裔, 長子想了一個辦法命二位弟弟, 一位改姓蕭, 一位改姓葉, 再分手各去求生路, 後來火燒太子樓. 白袍將軍鍾達顯靈救火之後留下餘燈七盞, 後世人在鎮平縣蓋了一座忠臣廟為了紀念鍾達.

 _(2) 鍾氏第九十五世祖山公, 生下三子, 長友文, 次友武, 三友勇. 公兄弟皆樂善好施 . 凡鄉里無食者, 或不能娶者, 不能葬者, 悉皆助之. 斯時被賊殺者甚眾, 公皆買棺葬 之. 山公三弟巒公, 生三子, 長有才, 次友能, 三友瑞, 為避奸黨王安石之追殺加害, 乃隱名改姓蕭ˋ葉. 按宋神宗熙寧二年( 西元一六八年 ), 王安石入相變更制度, 創立新法, 實行新政, 當時富弼ˋ韓琦ˋ呂誨ˋ呂大防ˋ范鎮ˋ范純仁ˋ司馬光等輩, 俱謂新法不利於民, 不宜行權. 王安石以為異己, 遂將舊老碩德有德望者, 盡皆罷職歸田 . 至神宗崩, 哲宗幼仲嗣位, 宣仁太后( 神宗后 )臨朝垂簾聽政, 以司馬光為相; 又房博平章軍國重事, 班在宰相之上. 斯時在朝者俱耆臣忠相. 元佑哲宗年間, 朝野清平. 在熙寧, 元豐年間被罷者, 存者祿爵, 亡者祿其子孫. 時友武公已卒, 文公ˋ勇公兄弟 及其子姪十四人, 盡皆祿用, 而王安石之黨則目眶矣! 迨至元祐七年九月, 宣仁太后崩 , 翌年蔡房, 蔡卡章惇等用事, 改元紹聖為元符, 復行新法. 凡元祐間諸臣, 被奸黨扁逐殆盡, 鍾氏一族, 尤為章惇所忌, 誣以逆旨, 矯紹族誅. 友文公子毅公ˋ密公兄弟及子姪; 悉棄官逃隱, 改名易姓蕭ˋ葉流徙避難. 當在分散之時, 恐年湮事遠, 昭穆紊亂 , 各立宗譜, 載明源流, 又立誓云: 系本鍾離一脈傳, 願庇世世出英賢, 後人若賣宗友者, 永代家無立堆回. 及至靖康欽宗年間, 金掠京師, 縱火五鳳樓; 文公兄弟忠心未泯 , 顯靈救火, 陰兵追殺金兵. 朝廷威念鍾氏一門忠心愛國, 赦鍾氏一門無罪, 兄弟聞之 , 遂復姓鍾, 並復其官職. 至南宋理宗時, 封文公ˋ武公ˋ勇公為龍源助國公王( 三山 助國王 ) 讓後人百姓供奉之.

 _(3) 另一民間傳說: 當蕭氏家族遭滿門抄斬, 三兄弟逃難, 老二躲在寺廟大鐘內, 老三 躲在大樹密葉裡, 倖逃過逼劫, 因此緣由並為了一路逃命的安全超凡, 遂老二改姓鍾, 老三改姓葉三人分手逃難. 

其三者 南北朝的傳史

 _南朝的『宋齊梁陳』成行養子制度. 齊的開國國君是太祖高帝蕭道成, 梁的開國國 君是式帝蕭衍. 蕭道成本姓葉, 蕭衍本姓鍾, 均因家境貧窮, 過繼扯蕭作養子, 改姓蕭 . 英雄出於寒門, 在逆境中培養成奮鬥向上之個性, 中原動亂, 時勢造英雄, 在北方胡人的壓迫下, 有能率兵北伐者, 就能被擁戴為帝, 蕭道成與蕭衍稱帝, 蕭氏跟鍾氏遂成為一家人, 蕭氏亦與葉氏成為一家, 何況皇帝常說: 朕即國家. 當時之人也以國姓蕭氏為榮, 蕭道成稱蕭葉一冢, 蕭衍稱蕭鍾一家, 是以民間之傳說以蕭鍾葉一家親為榮, 形同兄弟是為蕭鍾葉一家的來源, 繁衍至今.

八 葉 宰 相

(後梁孝明帝巋之後代子孫共有八位當過宰相, 稱八葉宰相)

(一.)蕭瑀—-相高祖, 後梁孝明帝巋之少子, 字時文. 九歲封新安王, 隨愍皇后弟官河池太守入唐高祖光祿大夫, 好經術, 太宗相封宋國公, 歷御史大夫, 參與朝政,後受同中書門下三品, 卒七十有四, 諡貞福

(二.)蕭嵩—-相玄宗. 珣(蕭瑀長兄)孫, 為河南節度史, 遺副將杜賓客與吐番戰, 大敗之. 官太子太師.

(三.)蕭華—-相肅宗.嵩子, 天寶未為兵部侍郎., 安祿山亂陷趌賊中, 逼守魏州. 郭子儀攻安慶緒, 華間道奉表, 欲以魏州應, 為賊所執, 會崔光遠得魏州, 破械出之. 上元初, 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李輔國有事求宰相, 華拒之, 輔國怨, 矯詔罷相, 眨峽州司馬卒.

(四.)蕭復—-相德宗. 嵩孫, 衡子, 母新昌公主為玄宗女. 字履初. 常衣垢敝, 居一室, 以清操顯, 官至史部上書同中門下平章事. 復望閥高華, 厲名節不通狎俗, 及為相, 臨事嚴方, 數拂帝意, 被貶.

(五.)蕭俛—-相穆宗, 華孫, 字思謙, 真元進士, 又以賢良方正對策異等. 元和中由右拾遺召為翰林學士, 進知制誥. 穆宗立, 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以劾王撥忤旨,分司東都, 性簡潔, 以聲利為汙, 疾邪太甚, 故輕去為無所籍. 文宗既位, 履召堅辭, 以壽卒.

(六)蕭倣—-相懿宗. 華孫, 字思道, 太和進士, 遷散騎常侍. 懿宗奉佛, 上翛疏切諫, 尋拜嶺南節度史. 性公廉, 月俸之外珍賄不以入門. 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封蘭陵縣侯. 時天下盜起, 宦人恃兵柄, 倣以耿直為權所忌, 卒年八一.

(七.)蕭寊—-相懿宗. 復孫, 咸通中位至宰相, 無顯功, 史逸其傳.

(八.)蕭遘—-相僖宗. 寊子, 復之曾孫, 字得聖, 咸通進士. 僖宗入蜀, 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封楚國公. 晚以彈劾宰相孔緯賜死, 時人哀之.

(另兩位蕭氏子孫亦在唐時當過宰相)

  蕭至忠—-相中宗,皇舅房德言曾孫, 為監察御史,奏蘇味道貪贓, 超拜史部員外郎. 中宗神龍初,累遷侍中. 中書令. 至忠嘗以女妻韋后舅子, 唐隆初以后黨應坐, 太平公主為言, 出為晉州刺史, 治有名, 後參太平公主逆謀, 主敗, 至忠遁入南山, 捕殺之.

蕭鄴—-相宣宗. 梁武帝兄長懿九世孫, 字啟之. 進士. 宣宗時以平章事為河東郵度史.

你可以到http://www.xiao.idv.tw/去找唷!!!

參考資料 我加上http://www.xiao.idv.tw/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轉載文章.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comment